合肥汽车租赁谁能救经销商? 唯有自救!
日前,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了一封公开信,名为《厂商一体共度时艰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一封公开信》,该信再度聚焦当下复杂低迷的市场环境,呼吁车企与汽车流通企业一道,共同度过市场难关,寻求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。
确实,市场低迷远超乎之前想象,寒潮来得如此突然,调整进行如此激烈,让车市各参与主体有点措手不及,尤其是汽车流通环节,似乎昨天还艳阳高照,一下子便进入了生死存亡的“关键点”。
今年以来的车市下滑,表象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股市激烈波动导致市场资金缺乏以及各地方政策打压,等等;但更为根本的因素则是,经过黄金十年的中国车市,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点,内生性动力正在减速。
正 是这种“出乎意料”的减速,让汽车流通环节便产生了激烈的矛盾:一方面,车企设定的生产计划过大,加上新建与改扩建的产能逐步释放,他们选择性的无视市场 压力,按照之前的产销目标前进;另一方面,与一线市场接触的经销商,一边承受车企的压库,一边面对市场的需求不足,经营苦难状况越发严重。
这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端倪,包括中汽协每月销量数据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库存系数等等。这也是为何最近半年以来,经常出现经销商无奈“抱团”直接对抗车企,甚至采用十分激进的停止“提车”的缘由。
这种激烈的对抗,在某种程度上而言,经销商取得了胜利,维护了自身的利益,获得了维持生计的救命钱。这也让部分主流品牌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,正积极调整商务政策,与经销商一起对市场目标进行协商,给予各种不同补贴,维护经销商体系的稳定。
只不过,这种短暂“胜利”,并不能解除经销商身上的炸弹。因为,对于中国车市而言,乘用车每年保持双位数增长或许将成为过去时,这意味着经销商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要想生存,就必须自救。依靠补贴,只能解一时之急。经销商要寻求更为多元化的利润来源,包括售后、二手车、汽车金融等等,绝不能再依靠新车销售。
其实,经销商开拓全新利润来源,在很多年前,在大大小小论坛中,已经讨论过无数遍。如今,市场退潮,再度看清了谁在“裸泳”。
只不过,如今的市场寒冬似乎比之前任何一次都久,摆在经销商面前的路只有一条,借助车企商务政策调整与政策逐步调整之机,加快强身。